位置:首頁 > 合理用藥 > 藥品常識

【明醫(yī)識藥·科學辟謠】打一針,就能預防腦梗,真的靠譜嗎?

來源:中國藥學會官網(wǎng) | 2025/7/7
謠言

得過腦梗死的患者,每年要打“春秋針”預防腦梗。

辟謠

“春秋針”并無預防效果

腦血管疾病的發(fā)病率、死亡率及致殘率都很高,如何預防一直是患者關心的問題。

腦血管病的預防包括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,一級預防是發(fā)病前的預防,二級預防則是針對得過腦血管疾病的人,在控制危險因素方面“力度”更大,可以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一些藥物。

 

現(xiàn)在有不少老年患者“組團”到醫(yī)院門診要求打“春秋針”,認為這樣可以預防腦梗。

 

實際上,“春秋針”用的是一些能夠起到改善循環(huán)作用的藥物,但這類藥物一般應在患病期時使用,對于非患病期的人沒有治療或預防作用。

 

而且臨床上也沒有“春秋針”能預防腦血管病的說法,目前尚無證據(jù)表明定期輸液能預防中風等腦血管疾病。

 

二級預防是關鍵

高血壓疾病中,由于病因不明確、不能用單一的病因來解釋的原發(fā)性高血壓占95%。原發(fā)性高血壓是一種可控制但不可完全治愈的疾病,需要終身治療。治療的重要目的是使患者血壓達標率提高,靶器官損害改善或減輕,心血管事件下降,而非僅僅緩解高血壓造成的頭暈等癥狀。

對于大多數(shù)原發(fā)性高血壓患者來說,要在醫(yī)師或藥師的指導下選用合適的降壓藥長期服用,不得隨意自行停藥或者加減藥物。

對于腦梗死患者來說,做好二級預防是避免腦血管病復發(fā)的關鍵。腦血管病二級預防包括:控制危險因素,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,手術和介入治療。

控制危險因素:

1.控制高血壓:這是腦血管病二級預防中最重要的措施,一般血壓應控制在140/90mmHg以下。

2.治療血脂異常:可應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藥物,常見藥物是他汀類。

3.治療糖尿病: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7mmol/L以下,餐后血糖<10mmol/L,糖化血紅蛋白<7%,同時注意低血糖的發(fā)生。

4.治療心臟病:對于心房顫動、急性心肌梗死、瓣膜性心臟病、心肌病、卵圓孔未閉等常見病,應在心血管內(nèi)科專科醫(yī)生指導下進行治療。

5.控制體重。

6.戒煙。

7.限酒:一般男性每日飲酒不超過25g,女性減半。

8.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。

9.治療高凝狀態(tài)。

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物:

常用藥物包括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。通常,阿司匹林每日一次,每次100mg口服;氯吡格雷每日一次,每次75mg口服即可。

手術和介入治療:

對于有臨床癥狀的顱內(nèi)大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患者,狹窄程度小于70%不建議血管內(nèi)介入治療,狹窄程度70%~99%即重度狹窄者,應該在全面評估利弊基礎上酌情選擇是否進行介入治療。

腦梗死的預防是一個長期過程,改變生活方式、合理飲食、適當體育鍛煉,同時輔以合適的藥物治療才是長久之道。打“春秋針”既起不到預防的作用,又浪費錢財。

 

辟謠專家:滿玉紅,吉林大學第二醫(yī)院神經(jīng)內(nèi)科,副主任醫(yī)師

復核專家:姚剛,吉林大學第二醫(yī)院神經(jīng)內(nèi)科,主任醫(yī)師